金城以南,有一處戰(zhàn)略高地,名叫轎巖山。就是在這里,易祿亨最后一次在朝鮮戰(zhàn)場上直面死亡的威脅。也是在這里,他榮立一等功,被授予“人民功臣”稱號。
1953年7月13日,轎巖山戰(zhàn)斗打響,這是金城戰(zhàn)役中極為關鍵的一戰(zhàn)。轎巖山海拔700余米,瞰制金城川以北、北漢江以西地區(qū),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是南朝鮮軍在金城地區(qū)的核心陣地。
在轎巖山戰(zhàn)斗中,易祿亨的任務是帶領全班12名戰(zhàn)士炸掉敵人的5座暗堡,為大部隊的沖鋒掃除障礙。
還沒靠近敵人的暗堡,易祿亨的左腳小拇指就被炸飛了半截!耙婚_始是機槍手掩護我們前進,突然我們的機槍不響了,我回頭一看,機槍被敵人打斷了”。忍著劇痛,易祿亨繼續(xù)前進,奮力將爆破筒塞進了敵人的機槍口。
再次醒來,易祿亨已經(jīng)躺在醫(yī)院床上!斑@個時候我才知道,我們班12個人和掩護我的那個機槍手都犧牲了。當時我們班年齡最大的是副班長,才23歲。”
朝鮮戰(zhàn)場上,易祿亨還經(jīng)歷過兩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在行軍途中,差點被大水沖跑。被戰(zhàn)友救起來后,易祿亨感到后怕:“只有這一次我感到了害怕,其他時候哪里有什么怕與不怕,戰(zhàn)場上根本來不及想!
“第二次是我在當警衛(wèi)員的時候,為了救朝鮮老媽媽!1952年10月,易祿亨所在的懷陽縣三陽里,突然遭到敵人轟炸機偷襲,易祿亨沖進火場里救出了朝鮮老媽媽和她兩歲多的小孫女。因為把防火用的濕被褥給了朝鮮老媽媽,易祿亨被燒得全身都是血泡,送進醫(yī)院搶救了9個小時才蘇醒過來。后來,《朝鮮人民日報》在12月6日以《烈火煉真鋼》為題報道了此事,稱贊易祿亨是“中國好兒女”。
這位“好兒女”1951年3月參軍時只有15歲!巴l(xiāng)7個人,我們一起活蹦亂跳地去,回來的只有我一個。每一個犧牲的戰(zhàn)友背后都有一個家庭在付出。如果不是這些年輕人和他們的家庭,怎么能保住我們的國家!币椎摵嗾f。
“一定能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去,取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到時我回家來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種地,過上好日子,還要幫助鄉(xiāng)親們過上豐衣足食的新生活,要大家都富起來,把家鄉(xiāng)建設好,有馬路、有水庫電站、有茶山果樹、有牧場工廠、樓房、電燈、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