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金鈔,只是收藏饋贈的賀年卡而已。確實也有部分客戶有需求,銀行人把賀年卡分享給客戶,滿足他們需求,是多贏的局面。
黃金公司的銷售策略,在促銷日時金鈔售高價,而平時售的是更高價。要是連促銷日賣不出去,平時更是無人問津。
行長責令員工簽銷售金鈔責任狀,這種責任狀其實就是“包銷數(shù)”,相當于分級商向上層微商的包銷購貨數(shù)量,是實打?qū)嵰瓿傻模@“包銷數(shù)”絕對不是自覺自愿,而是人均攤派的,如果不完成,行里要給你“好看”的。
促銷日這幾天,要求員工務必完成,完不成就貨款或借錢自購,于是就出現(xiàn)了員工欠同事數(shù)千數(shù)萬元的情況。
但是賀卡又不是金銀幣,金銀幣稀缺隨著時間變久可能會增值,賀卡種類太多,工藝也越來越進步,貶值情況可想而知。十二年后,還會有客戶愿意要發(fā)暗包裝的舊鈔?
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比如說員工窮得揭不開鍋,比如說員工貸款還不了債,比如說貸款投資以及分銷給客戶都是違規(guī)行為,但行長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哪管身后惡浪滔天。
通過促銷日,成功地把金鈔批量賣給了銀行基層員工,這些分支行的金鈔中收,其實是從員工口袋里掏出來的。別人當批發(fā)商是賺差價,而銀行人當微商當批發(fā)商是希望少虧錢。
既使是在閑魚上打折銷售也無人問津,因為拋售的金鈔太多,銀行人為了過年有錢買年貨,紛紛急著套現(xiàn)。
有位銀行人在貼子后留言:“曾經(jīng)我以為客戶是我們主要的(貴金屬)營銷對象,現(xiàn)在我才知道,我們才是貴金屬公司的主要營銷對象,也是主要購買對象,然后順便營銷幾個客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