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易溶于水的鹽,可以是硝酸鈉,且X與Z可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鈉和過氧化鈉均是離子化合物,故B錯誤;
C、XYZ3是一種微溶于水的鹽,可以是碳酸鎂,Y與Z可形成共價化合物CO和CO2,故C正確;
、跉v史上第一個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排成的,他將元素按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行。
①周期的含義在元素周期表中,把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成橫行,這樣每個橫行為一個周期。現(xiàn)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即7 個周期。
、僮宓暮x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橫行(即周期)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shù)遞增的順序由上到下排成縱行,除第8、9、10三個縱行叫做第Ⅷ族外,其余15個縱行,每個縱行為一族。現(xiàn)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 個縱行,它們被劃分為16個族。
3.金屬間的置換反應: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金屬甲能從金屬乙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乙,說明甲的金屬性比乙強。
1.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非金屬性增強;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陔電荷數(shù)的增加,非金屬性減弱。
5.與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非金屬元素甲的單質能從非金屬乙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乙,說明甲的非金屬性比乙強。如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價陽離子半徑隨核電荷數(shù)增大而減小(稀有氣體元素除外),如半徑:NaMg Al,Na+Mg2+‘Al3+。
3.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微粒電子層結構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徑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如半徑:
4.同種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種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半徑大小為:陽離子 中性原子陰離子;價態(tài)越高的微粒半徑越小,如半徑:
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同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在同一主族內(nèi),族序數(shù)和原子序數(shù)、核內(nèi)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價電子數(shù))、離子的電荷數(shù)、元素的主要正負化合價數(shù)等,若一個是偶數(shù),其他的都是偶數(shù),若一個是奇數(shù),其他的都是奇數(shù)
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與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陰離子以及下一周期主族金屬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
、偻髯逑噜徳氐脑有驍(shù)之差與主族序數(shù)有關。IA~ⅡA族元素相差原子序數(shù)較小的元素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種數(shù)。ⅢA族~O族元素相差原子序數(shù)較大的元素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種數(shù)。如Na和K的原子序數(shù)相差8 (第三周期含8種元素),Cl和Br的原子序數(shù)相差18(第四周期含18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