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首次在市場中拍賣的李可染《萬水千山》以2.07億元成交,成為本季內地秋拍第三件成交突破2億元大關的拍品,也讓藝術品收藏與投資再次成為業(yè)界熱議的話題。更有樂觀預測顯示,截至目前,內地秋拍過億拍品為4件,其中3件突破2億元,意味著藝術品市場結束了長達十年的“1億元時代”,開始敲響2億元時代的大門。但更多業(yè)內人士認為,這些高價成交的拍品的確釋放出一些利好信號,但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下一個春天還有待時日。
在12月2日晚間舉槌的2019保利秋拍“近現代書畫夜場”上,當李可染《萬水千山》以2.07億元成交的瞬間,拍場內很多人都以為買家是著名收藏家劉益謙。然而,劉益謙很快辟謠表示,“買家是趙旭先生,保利拍賣15年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起到了質的幫助,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保利拍賣做點貢獻”。
劉益謙的這段線億元競拍,以盡綿薄之力”,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動機?從2005年保利拍賣初創(chuàng),作為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的趙旭,15年背后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從另一角度而言,這究竟算是收藏、投資還是消費?
對于李可染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萬水千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chuàng)出高價也在意料之中。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此次秋拍的高價藝術品,本身就存在極高的收藏和藝術價值,無論放到什么樣的時間節(jié)點,好作品都會有市場。
此前舉行的中國嘉德大觀之夜總成交12.86億元,3件拍品過億元,15件拍品過千萬元成交,潘天壽《初晴》以2.0585億元成交,李可染《井岡山》以1.38億元成交。還有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以8800萬元起拍,歷經一個多小時、87輪競拍拉鋸,最終以2.325億元落槌,加上傭金以2.67375億元成交,刷新趙孟頫作品最高價紀錄。中國嘉德副總裁兼中國書畫總負責人郭彤直言,“古代書畫迎來了久違的熱烈場面”。
此次李可染的山水典范之作《萬水千山》以9800萬元起拍,經過數十輪激烈爭奪,最終以1.8億元落槌,加上傭金以2.07億元成交,躋身李可染拍賣市場第二成交高價。
回顧內地拍賣市場,2009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間節(jié)點。這一年里,吳彬《十八應線億元成交,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以1.344億元在中貿圣佳成交,曾鞏《局事帖》在中國嘉德拍出1.0864億元,朱熹(七家)《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手卷在中國嘉德以1.008億元成交,4件中國古代書畫率先突破億元大關,這也標志著內地藝術品市場從那一年正式進入“億元時代”。
如今十年已過,億元拍品的成交勢頭在2017年高峰之后有所放緩。從2019年春拍來看,只有1件拍品過億元,但今年內地秋拍截至目前的4件過億拍品中,3件突破2億元,這樣的成績讓業(yè)內對市場走勢重新燃起了一絲期待。
有業(yè)內專家表示,市場表現是值得肯定的,也在釋放一些利好信號。然而,3件拍品接連突破2億元成交有其偶然性。另一方面,這些高價拍品都是出現在兩家一線拍賣企業(yè)的重要夜場,而大量中小型拍賣企業(yè)可能還面臨成交慘淡的情況。從市場結構來說,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空間。正如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歐陽樹英所談到的,目前的市場結構是“美人腰”,低端價位和高端價位的拍品成交相對較好,中間價位的拍品成交相對較少。
高級國際商務師、藝術市場研究專家王竹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王竹表示,要從市場的整體情況看未來方向,不能迷失在高額成交數字帶來的表象中。
季濤也表示,僅以幾件過億拍品來判斷藝術品市場進入春天,略顯片面,“要評判藝術品市場的大方面趨勢,除了分析頂尖的拍賣品及成交價,還應該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中下價位的藝術品成交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