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全上路,智能公交車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測試,包括限速信息識別及響應、跟車行駛、并道行駛、靠路邊停車、探測并避讓對向來車等項目,測試場景項目遠超一千次。結果顯示,智能公交車全程沒有發(fā)生人車碰撞等重大異常,只有3次人工接管,通過率99.7%。這離不開其應用的多項人工智能技術,據深蘭科技技術副總裁趙旭介紹,公交車搭載了智能駕駛技術、手脈識別系統(tǒng)、車載機器人、語音交互、精準廣告推送、乘客異常行為監(jiān)測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大型人工智能、智能駕駛交通運輸車輛。它以新能源磷酸鐵鋰電池為驅動,自動駕駛技術等級介于L3—L4之間,遇到路人、路障、轉向等一系列突發(fā)情況時,都能自行解決。
不單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公交還提供客艙的智能化體驗。例如公交車上有大量站立空間,乘客一旦跌倒就可能引發(fā)危險。在智能公交車上,當乘客出現(xiàn)跌倒或預期跌倒的行為時,車載AI系統(tǒng)會被觸發(fā),把跌倒前后的視頻和車輛信息保存下來,發(fā)給車輛運營方和主管部門。在人工駕駛狀態(tài)時,車載AI系統(tǒng)會提示駕駛員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靠邊停車。而在自動駕駛狀態(tài)時,車載AI系統(tǒng)會檢查地圖和感知周圍環(huán)境,采用緩和的方式靠邊停車,防止出現(xiàn)二次傷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引入AI技術后,智能公交車或將成為一個新的流量平臺,智能公交車通過眼控精確廣告系統(tǒng),可以幫助公交運營商進行精準廣告運營,減少虧損甚至實現(xiàn)盈利。通過AI技術對民生基礎設施的改造,武漢希望打造更具前瞻性的城市,伴隨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完善,打造更加智能化的公共出行服務系統(tǒng),賦能城市運行和管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本報記者 崔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