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如何看待信訪工作?對信訪工作有哪些具體指導?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推出文章,為您回顧梳理。
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當前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的信訪突出問題,既有新動向,也有老難題,但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wěn)定。
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把黨的關懷和政府的濟助送進普通群眾的家庭。
要牢固樹立“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思想,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干部要主動沉下去,到信訪矛盾突出的地方接待群眾,到信訪工作比較薄弱的地方現場辦公,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切實解決一批信訪問題,為基層起好示范帶頭作用。
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不是信訪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層工作,而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一種工作思路的創(chuàng)新,一種行之有效的機制,一種發(fā)揚民主、體察民情、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這有利于進一步暢通與基層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對面地檢查督促基層信訪工作,有利于發(fā)現傾向性問題,深化規(guī)律性認識。
要切實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注重源頭預防,夯實基層基礎,加強法治建設,健全化解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系統(tǒng)性、針對性,真正把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過程。
各地各部門要加強風險研判,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避免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突出問題。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
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把各種渠道的群眾反映綜合起來受理和解決,是一個好做法,既要注重提高辦事效率,又要建立長效機制。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
逐步建立健全信訪和督查工作責任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綜合作用,做到依法、及時、妥善處理各類人民內部矛盾。
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關心、支持、愛護信訪干部,建設一支對黨忠誠可靠、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信訪工作隊伍,不斷開創(chuàng)信訪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