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犧牲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烈士。這些戰(zhàn)士用自己的鮮血維護了邊境安全,將自己的熱血揮灑在了那片土地上。
當然,有戰(zhàn)爭就難免會有戰(zhàn)俘。在兩山輪戰(zhàn)中,有一位連級干部被俘。在長達五年被俘期間堅定信念、忍辱負重,堅持到祖國接他回來,回國之后少將前去慰問,表達了祖國對他無條件的信任。
雖然被俘之后感到十分絕望,但是祖國才是汪斌心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終于等到了這一天,他終于回到了他信念開始的地方。
說到汪斌被俘的慘痛遭遇,那就不得不提兩山輪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是我國軍隊對越南軍隊控制的老山和者陰山進行的一場戰(zhàn)役。中國在1984年到1989年間抽調各軍區(qū)部隊共10個集團軍輪番上陣作戰(zhàn),因此得名兩山輪戰(zhàn)。
這場戰(zhàn)役的開始,中國軍隊派出40師、41師對老山、者陰山發(fā)起了對入侵的越軍大規(guī)模的進攻,這是從越南作戰(zhàn)之后,中越邊境最大的一場戰(zhàn)爭。
1984年4月2日,邊防部隊炮兵對老山地區(qū)的越軍發(fā)起了長達26天的炮擊,這為后期的兩山戰(zhàn)役奠定了基礎。因為此次炮擊摧毀了越軍修筑的工事,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同時,在炮擊的同時,各個潛伏部隊已經潛伏在了攻擊高地的下方。
從1984年4月28日凌晨開始,在無數(shù)人的睡夢中,我軍發(fā)起正式收復老山的戰(zhàn)役。我軍派出40師率先對松毛嶺發(fā)起了突擊。
隨后,我軍主攻部隊重整旗鼓,再次向老山主峰發(fā)起了進攻。雖然一再遭受越軍的壓制,但是我軍戰(zhàn)士從不放棄,多次攻擊之后,尖刀連副連長張大全率領戰(zhàn)士們拿下了老山主峰。
在準備攻下老山時,中央軍隊就派遣了炮兵打頭陣,讓駐扎在硯山縣的炮兵第四師和40師炮兵團一起團結作戰(zhàn),組成了一個由18個炮兵營和四百多門火炮組成的方陣,完成方陣之后,立即對老山的越軍進行炮擊干擾,這一干擾就是26天。
四百多門火炮是什么概念?站在老山主峰你能看見的只有滿天如同雨點般的火炮。可想而知,炮擊對越軍造成了了多大的創(chuàng)傷。
我軍在炮擊的過程中,摧毀越軍的建筑不計其數(shù),值得一提的是,我軍炸毀了越軍313步兵團457炮團的一個建制炮營。
為期26天的炮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越軍的作戰(zhàn)計劃以及折損了不少越軍兵力。反觀我軍,在這26天內,重創(chuàng)越軍軍力,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士氣,說起來,這樣的炮擊決策在這次的老山戰(zhàn)役中影響頗深啊。
作為攻擊的利劍,118團配置的火力及其強大,與我軍對戰(zhàn)的越軍是313師122團,同樣配備了及其強大的火力。狙擊槍步槍、高射機槍、迫擊炮、105重炮群等等,甚至為了能夠牽制住我軍118團的進攻,越軍在陣地附近埋了許多地雷。
118團分出了一營去完成穿插任務,二、三營則進行正面突擊。所謂的穿插任務其實就是穿過越軍的防御陣線,繞道越軍后方,進行突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其次,穿插任務也是為了防止越軍見勢不妙逃跑,而一營就可以有效的阻斷他們的后路。
而故事的主人公汪斌就是一營的指導員。汪斌是山東人,在1956年出生。19歲時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的參軍入伍,被分配到了14軍40師118團一營。
汪斌骨子里就是一位以國家為重的人,自參軍以來,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在此前的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立下了不少軍功,并且因為表現(xiàn)優(yōu)異且軍功良多,被升為一營的2連的副指導員。隨著邊境不斷被騷擾,汪斌再次返回前線,參加了這次的兩山輪戰(zhàn)。
在攻下老山的戰(zhàn)役中,汪斌所在的一營為了更好的控制越軍,于是執(zhí)行著穿插任務。一般這樣的任務都會選擇在晚上進行,當敵人松懈下來之后,才是將匕首插入他們心臟的最佳時刻。
一營就這樣在夜晚展開他們的穿插任務。老山的地勢險峻,地貌復雜多樣,因此能夠很好掩蓋一營戰(zhàn)士們的蹤跡。
然而,越軍占據(jù)老山已經很久了,早在可以攻上來的路上設下無數(shù)埋伏,在防御陣線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這為一營的戰(zhàn)士們增加了不少任務難度。
在一營執(zhí)行穿插任務之前,14軍的軍長張景華突然改變穿插路線,將原定于山腳下的路線號高地之間越過邊境。
更改這一路線的原因也是按照軍長張景華對進攻路線的預想,這樣的穿插能夠更好的利用老山的地形優(yōu)勢,將我軍進行進攻任務的戰(zhàn)士能夠更好的隱藏起來。
越軍占據(jù)老山是想著這里的山勢最高,并且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形優(yōu)勢。加上越軍深知我軍會進行突擊,于是在我軍最有可能進行突擊的路線上設下了許多埋伏,恰巧軍長張景華設想的路線就在其中。
這直接導致一營在執(zhí)行穿插任務的途中遭受到了周密的火力攻擊,讓一營的戰(zhàn)士進退兩難,傷亡慘重,尤其是汪斌所在的2連,傷亡過半,就連連長王仕田、指導員高少林兩人都被火炮炸成重傷,副連長從明壯烈犧牲。
由于分成小組作戰(zhàn),其他營部戰(zhàn)士并不知道他們遭遇了什么,此時的二連被黑暗籠罩著,找尋不到生機。
在深思熟慮之后,汪斌接下了指揮的重任。別看他年紀不大,但是作戰(zhàn)經驗豐富,他如善從流的指揮戰(zhàn)友利用地勢優(yōu)勢,巧妙的躲藏和快速的反擊,經歷了一場惡戰(zhàn)之后,汪斌終于指揮著2連的戰(zhàn)士們沖出重圍。
在艱難中,一營終于完成了穿插任務。隨后二、三營發(fā)起了進攻,得知一營的遭遇后,二、三營的戰(zhàn)士帶著滿腔的怒火,為了替死去的戰(zhàn)士報仇,也是為了維護邊境的和諧,一舉拿下了老山主峰。
在得到營長的同意之后,汪斌帶著通訊員和司務長返回到作戰(zhàn)的48號高地。然而不幸的是,他們碰到了越軍一支小分隊。在越軍的火力下,司務員和通訊員相繼中彈身亡,汪斌被打傷了腿,行動艱難。
心里有著寧死也不做戰(zhàn)俘的信念,汪斌艱難的爬尋了一枚手榴彈,然而越軍發(fā)現(xiàn)了他的企圖,于是將汪斌打暈綁了起來。
一般來說,在戰(zhàn)爭中,很難抓到活的戰(zhàn)俘,更別說是有身份的戰(zhàn)俘,有身份的戰(zhàn)俘是能夠威脅到一個軍隊存在。
越軍了解到中國軍隊的詳細情況之后,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汪斌指揮員的身份,汪斌因此成為了老山戰(zhàn)役中唯一一個連級指揮員戰(zhàn)俘,并且因為身份特殊,被越軍十分“重視”。
成為戰(zhàn)俘的日子并不好過,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心里的絕望。成為戰(zhàn)士本來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從未想過被俘虜。被俘的汪斌第一想法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拖累,一心求死。
他試過用繩子勒死自己,然而被發(fā)現(xiàn)之后遭受到越軍的一番毒打,之后汪斌想絕食餓死自己,然而卻被越軍強灌米湯續(xù)命,越軍知道之后依舊是一頓毒打。
汪斌嘗試過很多死法,然而身邊的越軍對他十分“重視”,寸步不離的看守著他,最終也沒死成,心里的絕望也越來越多。
有的時候是電擊,強烈的電流刺激刺痛著全身,汪斌咬緊牙關只字未說,越軍怒不可遏,越來越多的酷刑被用在了汪斌的身上,日復一日的折磨,日復一日的摧殘,汪斌在越軍手里早沒了人樣,滿身傷痕,絕望不堪。
中華一直是以舍小保大為宗旨,即便是個人安危,國家只能忍痛放下。無論國家還是個人,所有人的心中的信念都是維護國家安全。
見到威脅中國不起作用,越軍不斷地“勸說”汪斌投降,給他們當走狗,然而汪斌又怎么會放下民族信仰呢?
于是等不來歸降的越軍對汪斌越發(fā)狠毒,不斷折磨汪斌的身心,汪斌忍受不了的時候再次想到自殺,越軍又怎么會讓他得逞呢?
然而,遭受嚴重折磨的他又能跑去哪里?被抓回去之后,汪斌面對是更加慘無人道的折磨,就這樣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五年的時間里,汪斌只有極差的飲食,還遭受著非人的折磨,就這樣被囚禁了五年,他的心終于由絕望變得麻木了。
本該在正值青年的年華下過得越來越好,可汪斌卻在他最年輕的歲月中受到這輩子都不想再回憶的痛。身體越來越差了,如同行走的骨架,仿佛是失去了生機的木頭人,他眼里的光消失了。
再后來,中國和越南邊境的沖突小了些,兩國關系也有所緩和。兩國在漫長的商議之后,在交換戰(zhàn)俘上達成一致。
在交換戰(zhàn)俘的時候,汪斌的狀況讓人痛心。體重輕的嚇人,一身的病痛,都是他在被折磨之后留下的。明明只有32歲,身體卻像一個垂暮的老人。
對于汪斌來說,最讓他絕望的其實不是已經腐朽不堪的身體,而是軍中的質疑。軍中很多人都傳言他叛國、投敵,已經有了二心,這些話對于汪斌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的精神受到了重創(chuàng)。
在調查期間,汪斌心中歡喜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難過的是身體的折磨以及不切實的傳言;蛟S他的心中祈求著快點檢查,證明他對祖國絕無二心。但是檢查的時間很長很長,他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告訴別人自己是清白的。
于是他等啊等,在等待著結果,也在等待著他的命運,不曾想卻等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這個人就是陳賡大將的二兒子陳知建(少將),見到他的那一刻,汪斌眼里的光又回來啦,他仿佛不在害怕結果如何。
陳知建算得上是虎門將子,恰好擔任40師的副師長。汪斌也曾是40師手下的一名將士,在特意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他選好了時間,專門前去慰問汪斌。
見到汪斌之后,看見汪斌的情況比自己想象還要更加糟糕,即便是已經得到了治療,但是那樣的折磨還是讓人感到心寒。陳知建十分心疼汪斌,誰也不想當俘虜,但是他堅持下來了。
在兩人談話的過程中,陳知建表達了對汪斌的信任,告訴汪斌,他們能來也是出于對他的信任,如果聽信了投敵的傳言,我們也不會來這里看你,所以你就放寬心,好好養(yǎng)病,我們是相信你的。
這番談話對陳知建來說只不過是一次慰問,但是對于汪斌而言,這就是他的救贖。他終于不用在每日擔心自己調查的結果。因為副師長的信任,他高度緊繃的精神終有得到了松懈,他覺得自己受得苦難都值得了。
于是他激動而又真誠的握著副師長的手表示,謝謝黨的信任,黨和軍隊就是我的信念,我永遠忠于黨和國家,無論是以前還是未來,我永遠堅定黨和軍隊的信仰。
經歷了五年的苦,在這一刻仿佛都煙消云散了,汪斌覺得自己值了,能夠被黨和軍隊信任,他覺得此生無憾了。
其實,汪斌能夠堅持到現(xiàn)在,完全是因為他心中的信仰。被抓的那一刻的絕望讓他失去了生下去的希望,但是經歷過無盡的折磨之后,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堅信自己的祖國能夠接他回家。
其實對于戰(zhàn)俘這個話題,就連軍人都無法抉擇,或許是因為人心難測。面對戰(zhàn)俘,人們總會有“寧可錯殺”的態(tài)度,究其根本,也不過是害怕戰(zhàn)俘受到蠱惑,做出傷害國家的事情,于是選擇把所有的戰(zhàn)俘都看做堅持不了酷刑而投敵的“賣國賊”。
但是誰又愿意成為戰(zhàn)俘呢?戰(zhàn)場上的失意又是誰能夠想到的,他們不過是為了國家奔赴在最前線的銅墻鐵壁,用雙手、身體、生命去完成保護祖國的使命。
即便是被俘,他們也應該是光榮的,因為他們在做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我們應該尊敬且愛戴這些英雄。
更何況,有無數(shù)軍人戰(zhàn)士們,在知道自己即將成為俘虜之前都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勇氣是多么讓人欽佩的啊。
就說汪斌,他在成為戰(zhàn)俘之前就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不給國家拖后腿。最后不過是沒能如愿,成為越南囚禁五年的戰(zhàn)俘,這一切都是他從沒想過的。
即便是在越南過得很悲慘,受到的折磨也是讓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卻堅持了自己的信仰,沒有選擇背叛祖國,他的骨子里留著中華民族的血,他的身體里住著中華民族的魂,這樣的他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因此,那些將戰(zhàn)俘一棒子打死的做法顯得十分滑稽。拋去那些真正賣國的人來說,中國人個個都是鐵骨,不屈服,一身的傲骨,是祖宗們傳下來的精神。那些承受著敵軍折磨和摧殘的軍人們,堅持信念的,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祖國對待戰(zhàn)俘的態(tài)度也越來越好了,再認真調查之后,沒有變心的戰(zhàn)俘將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優(yōu)待,國家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人。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組織正式給出了汪斌被俘的結果,組織認為汪斌在被俘虜期間,不存在投敵叛國的情況,因此恢復了汪斌的軍籍和干部職位,并且授予了汪斌上尉軍銜。
汪斌感動的熱淚盈眶,一直感謝著祖國的信任。祖國讓汪斌在部隊里養(yǎng)好一身的病,養(yǎng)好病之后在繼續(xù)當一名軍人。
身體上的傷痛給他留下了很多后遺癥,汪斌選擇離開部隊,雖然想繼續(xù)為國家做貢獻,奈何身體不允許。
離開軍隊后的汪斌回到自己的山東老家,隨后在相關政府的安排下,他在山東省鄒城電力系統(tǒng)工作,當?shù)氐恼畬λ彩鞘终疹,國家對他也從未想過忘記。
也有過最悲慘的五年,在越軍的手中生不如死,多次尋死不能,百般折磨也不投降,心中所想的一直都是祖國的安危。
也有著回到國家之后的不安,害怕祖國不信任他的百感交集。也有著得到祖國信任之后的喜極而泣,雖然不能再奔赴前線了,但是他永遠不會忘記照顧自己的祖國,在他的心中,依舊燃燒著保衛(wèi)國家的雄心。
雖然過去的困難很難忘記,即便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很難磨滅這些困難存在過的影子。但是汪斌已經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國,腳踏在中國土地上的那一刻,他或許就已經釋然了,曾經的苦難,也不及祖國和平的喜悅。
吾輩之楷模,當是如此。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有一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定之心。
沒有祖國的安就沒有我們的定。所以我們應該自覺維護祖國和平,為了祖國和平事業(yè)奮斗。堅信祖國的實力,堅持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如今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我們有著最強的凝聚力,最優(yōu)秀的學習資源,最寬廣文化容納,祖國只會越來越好,相信祖國。